第(3/3)页 “我知道,不少人认为这称不上移民,毕竟绝大部分佃户再移,距离本家也只有十余里,几十里,最多百余里的路,想回去看看,那也就是一两日的事。可诸位,这与真正的移民有多大区别?” “除了能在清明、重阳等节日里回去看看,他们与移民何异?相应的,佃户居多,带来的便是穷困问题,这些佃户没有储粮,仅仅只是能活下去而已,一旦有个大的天灾,他们只能饿肚子,活下去都难……” 大同知府郑彦康频频点头,在吴一川说完之后便开口道:“叶知府、吴知府所言皆有道理,镇国公,两位布政使,下官以为,一定要移民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田亩产出减少,田地贫瘠增多,尤其是夏秋时,暴雨落地,裹挟着大量泥土进入河流……” “山西的田地本就薄,松软,再这么一折腾,产出越发不足。就以二十年前来论,大同府亩产麦子大抵两石,而这五年来,亩产只有一石三斗至一石六斗。这意味着要养活更多人,就需要垦更多田地,可山西这地方,总不能给山要田吧?” 三位知府带头,随后潞安知州许好问等人也纷纷站出来,各抒己见。 讨论越来越深,话也越来越尖锐,但一定要移民的原因,也在这些讨论里越发明晰。 这样的讨论在午后继续,一直持续到黄昏,直至大部到场官员讲出了看法之后,顾正臣整理了下记录的文字,看着众人道:“反对移民的声音是存在的,移民之下的委屈也是难免的,但我很高兴,你们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明是非,以大局为重。” “今日讨论就此结束,晚上我会写一份总结文书,你们传阅下,若是还想不明白为何一定要移民,明日一早,我们接着讨论这个问题,大家莫要有压力,也无须紧张。” “灯不拔不亮,理不辩不明,事不说不清,想到什么尽管说出什么,争取通过接下来的讨论,将认知统一。好了,诸位也累了一日,回去好好歇着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