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一章 城里的农民很尴尬(1)-《重生在70年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80年一斤猪肉七毛多,85年已经一块三了,翻了一倍,像菜啊米啊面油,几乎全都翻了个个,这就是自由贸易的另一面。

    新中国建国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动荡就是从85年开始的,到89年达到高潮,这就是官倒。

    80年允许个体经营,83年放开市场,85年完全取消供给制议价买卖,接近三年多四年的物价双轨,给手里有权的阶层创造了一个外部毫无察觉的利益层。

    80年代什么最值钱?不是车不是粮不是衣服也不是电器,是纸条。

    从上到下从粮食到物资,小小的批条展示出无比强大的力量,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整个中国。

    计划外市场一时间红火起来,官员批的理直气壮,能拿到条子的俯视众生,能倒到条子的盛气凌人,能消费条子的砵满盆满,然而,老百姓的钱就不够用了。

    同一时间,市场放开以后,个体经营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结果,村办社办校办街道办,大集体小集体共投公司,千奇百怪的名称万花齐放的体制,纷纷杀向市场。

    80、90年代有句话叫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。

    只要有胆量,敢干肯干,就没有发不了的家,没有挣不到的钱。

    然而结果就是,一部分人迅速富起来了,同时一部分国企陷入经营困境,没有了计划,国企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,不会玩了。

    于是发不出工资的小企业越来越多,像丫蛋爸呆的这个小厂只是其中毫不显眼的一个而已。

    中国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了贫富差距。

    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拉开,由城里吃不饱变成了城里好挣钱,农民的生活却没有丝毫改变,包括收入。

    而且这种状态一口气下去就持续了二十多年,到2003年,农民的收入和83年相比翻了三翻,同期城市内工人收入翻了十翻。

    而经商创业各种与农村没有一点关系的机会,更是创造了无数财富,诞生出了一个新的阶层,商人,或者叫企业家,曾经被统一称为农民式企业家,没有技术没有文化,简单粗暴的政策性赚钱方式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兴明咬了咬嘴唇,面对这种时代大势,谁也无可奈何,这不是一家两家,这是全社会的状态,也根本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叹了口气,张兴明又问丫蛋爸:“地呢?家里有多少地?”
    第(2/3)页